• 何治国
    布斯商学院Fuji Bank and Heller金融学讲席教授,BFI-China主任

    何治国的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学中机构摩擦和债务到期期限的影响,特别关注合同理论和银行业务。他近期的研究重点是金融机构在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他还积极研究发展迅速的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银行间市场和最新法规变化。与该研究相关,他新开了一门MBA选修课: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除了研究中国金融市场之外,他还撰写了有关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新进展的学术文章。他的研究发表在一些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包括《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经济研究评论》、《金融杂志》、《金融研究评论》和《金融经济学杂志》。他曾担任《金融研究评论》和《管理科学》副主编,目前担任《金融杂志》的副主编。

    何教授拥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08年获得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博士学位。他于2014年获得艾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 P. Sloan )经济学研究奖,并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获得了众多奖项,其中包括2007年雷曼兄弟金融研究卓越奖学金、2012年瑞士金融学院杰出论文奖、2012年史密斯·布雷登奖一等奖、2014年布雷托集团(Brattle Group)一等奖。2015年秋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杰出访问学者,并于2020年冬季担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访问教授。2001年,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股票分析师,并作为博士后研究生访问了普林斯顿大学本德海姆金融中心。2008年加入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

    白重恩
    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白重恩,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同时担任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他拥有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白重恩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和中国经济。

    2008年,关于制度环境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获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2009年,关于投资回报率的研究获第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2010年,关于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模式和改革方案的研究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社科重大项目资助。2012年,关于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研究成果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关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科研究报告二等奖。关于医疗保险与消费关系的研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2016年,从生产率角度解释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研究获得孙冶方最佳经济学论文奖。

    白重恩教授是国际经济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和巴塞罗那经济学研究生院科学理事会成员。他目前担任中国多家顶级经济期刊的编委。于2004年至2006年间担任《比较经济学杂志》编委,2006年至2008年间和2011年至2013年间担任《世界银行经济评论》编委。

    白重恩教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和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2015年至201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挂职担任北京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从2006年到2007年,任布鲁金斯学会非驻会高级研究员。

    迈克尔·格林斯通
    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学院、肯内特·C·格里芬经济学院和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杰出讲席经济学教授

    迈克尔·格林斯通是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学院和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杰出讲席经济学教授,兼任贝克尔·弗里德曼经济研究所(BFI)和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EPIC)所长。此前,他曾担任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参与领导了美国政府碳排放社会成本的编制工作,也是能源部长顾问委员会委员。格林斯通教授还指导研究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汉密尔顿计划,担任该计划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是美国文理科学院的当选院士、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还曾任《政策经济学杂志》的编辑。在加入芝加哥大学之前,格林斯通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环境经济学3M教授。

    格林斯通教授的研究对各国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研究重点是揭示环境质量和社会能源选择的收益和成本。他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测试各种创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能源获取渠道,提高全球环境法规效率。此外,他还是芝加哥大学气候影响实验室的联席主任,根据经验估算气候变化对当地和全球的影响。他还创造了空气质量寿命指数,人们可以查看当地细颗粒物空气污染浓度符合全球或国家标准时预期寿命所延长的时间。格林斯通教授的研究表明,细颗粒物空气污染是当前威胁人类福祉的最大环境因素。

    格林斯通教授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斯沃斯莫尔学院的经济学学士学位。

    拉尔斯·彼得·汉森
    芝加哥大学大卫·洛克菲勒杰出讲席经济学教授

    拉尔斯·彼得·汉森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综合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方法,致力于经济思维和建模的前沿研究,曾获得201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汉森教授在理解经济主体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高风险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为开发旨在探索宏观经济指标与金融市场资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做出了贡献。这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当今金融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

    这项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被用于测试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和模型。他最近的研究侧重于探索消费者和投资者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如何量化跨时期风险回报以及对经济行为进行建模的方法。改进衡量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模型对金融市场、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他早期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在不完全明确和估算经济模型所有组成部分的情况下,通过研究其中的某一部分来开发时间序列统计方法。他与肯内特·辛格顿、斯科特·F·理查德、罗伯特·霍德里克和拉维·雅格娜森等合作者共同探索这项研究的应用模式,包括开发可以详尽支撑资产评估的分析模型等。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当时经济学实践中存在的金融和经济数据与学术模型相抵触的实践难题。

    汉森教授最近的工作重点是不确定性及其与宏观经济中长期风险的关系。他探讨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模棱两可、信念和怀疑考虑在内的模型如何解释经济和金融数据,以及如何揭示政策选项的长期后果。汉森、托马斯·萨金特及其合作者最近开发了在不确定性难以量化的环境中对经济决策进行建模的方法。他们研究金融市场模型的结果,并描述在哪些环境中经济参与者的信念会很脆弱。

    汉森教授于1981年入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并担任系主任和研究生院主任,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统计学和布斯商学院大卫·洛克菲勒杰出讲席经济学教授,任贝克尔·弗里德曼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至2017年7月。目前负责贝克尔·弗里德曼研究所的宏观金融研究项目

    汉森教授还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罗闻全教授共同担任宏观金融建模项目(MFM)的首席研究员。该研究小组开发与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宏观经济模型,目的是提供更好的政策工具来监测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除了诺贝尔奖外,汉森教授还获得了许多其他奖项和荣誉。因“在理解经济参与者如何应对风险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汉森教授获得了2010年BBVA经济学、金融和管理学知识前沿奖。他还于2008年获得了CME Group-MSRI创新定量应用奖,并于2006年获得了美国西北大学颁发的欧文·普莱因·内默斯经济学奖。1984年,他和肯内特·辛格顿以论文《非线性理性预期模型的广义工具变量》(“Generalized Instrumental Variables Estimation of Nonlinear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s”)获得了计量经济学学会授予的弗里施奖章。

    汉森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金融协会的会员,还是美国文理科学院的院士和计量经济学学会的前任主席。

    汉森教授拥有犹他州州立大学的数学和政治学学士学位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汉森教授还获得了许多名誉学位,包括2012年从犹他州州立大学获得的荣誉博士学位。

    何国俊
    研究主任,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 副教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何国俊是香港大学经济学系和管理与策略系副教授。兼任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EPIC-China)研究主任。

    何教授的研究试图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基于实证分析得出最优的政策设计。他的大多数研究关注中国环保政策的收益和成本,同时,他也对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有广泛的研究兴趣。

    谢长泰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菲利斯和欧文·温克里德经济学教授兼PCL特聘杰出学者

    谢长泰的研究方向为增长与发展。他在顶级经济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印度和墨西哥工厂的生命周期》和《中国和印度的错误配置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相对价格和相对繁荣》,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自由准入效率低下?房地产行业中的固定佣金和社会浪费》,以及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东亚工业革命的起因:来自要素市场的证据》。

    谢长泰教授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旧金山、纽约和明尼阿波利斯分行以及世界银行的发展经济学部和日本经济企划厅的访问学者。他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是该机构经济分析和发展高级研究员,还是伦敦国际发展中心指导组成员。

    谢教授曾获得艾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研究奖学金,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凭借对中国经济的研究而获得孙冶方奖。

    宋铮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

    宋铮,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入职香港中文大学之前,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担任经济学副教授。宋铮教授是《中国经济评论》的合作主编和《欧洲经济协会杂志》的副主编,是中国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还是比较经济研究协会的执行理事。他的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和《计量经济学》等权威学术期刊上。2013年,他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